織錦、刺繡、緙絲已經成為在織繡拍賣領域中的“三大主力”,因緙絲在歷史上常被用來製作皇帝的龍袍、複製名貴書畫或宮廷專用裝飾藝術品,素有“織中聖品”和“一寸緙絲一寸金”的美譽,具有極高的收藏鑒賞價值。織繡雖說一直是收藏市場上的佼佼者,但由于織繡不易保存,所以歷經千百年而留存下來的數量較少,屬小眾雅藏之珍品。近十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把投資收藏的注意力轉向了織繡,其市場也隨之升溫,織繡漸成大眾投資之佳品。
中國藝術品市場已經成長為全球發展最快的板塊。
近日,紐約亞洲藝術週開幕,中國藝術品再度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其中,蘇富比推出的齊白石水墨畫《松鷹圖》是其亮相的最昂貴拍品。
與此同時,藝術週還首次推出中國文人展,蔡小松領銜當代水墨繪畫領域的新銳畫家亮相。
儘管秋拍的成交總額與成交率相比春拍呈現下降走勢,但是精品的成交卻未受到重大波及。目前來看,秋拍已有超過百件拍品成交價超千萬元,新產生的拍賣紀錄近20項。
在全球經濟詭譎多變的環境下,藝術品市場卻在過去一年為投資者帶來11%的報酬,連續第2年表現超越股市。
全球股市近50年來的投資報酬率11.7%,而藝術品的平均報酬率卻達12.6%!
“第十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頒獎典禮1月5日在海南省海口市舉行,蘇洲高新區鎮湖刺繡成為最大亮點,薛金娣的《搗練圖》、蔡梅英的《姑蘇繁華圖》、五昌堂刺繡文化藝術館的《維摩演練圖》3件蘇繡作品榜上有名。蘇州的3個“山花獎”得主都出在高新區鎮湖街道,獲獎作品都是刺繡。這在“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和蘇繡史上,皆是首次。
蘇州高新區鎮湖街道樂聲悠揚,身著錦繡旗袍的千名繡娘在中國刺繡藝術館廣場上穿針引線,共繡美好新生活。在這一歡樂祥和的喜慶氣氛中,“第四屆中國刺繡文化藝術節暨第八屆蘇州市民間藝術節”精彩開幕。
蘇繡作為中國傳統四大名繡之一,如今逐漸成為高級藝術品,被收藏者追捧。
記者近日從廣東金秋慈善基金會主持的蘇繡作品拍賣賑災會上了解到,蘇繡藝術品的拍賣價格逐年提升,而高級精品更不多見。
鎮湖繡品街繡出了精湛的工藝,繡出了藝術的珍品,繡出了地域特色、產業發展,是一條在全國具有較高知名度和美譽度的特色商業街。在蘇州高新區鎮湖繡品街商業發展座談會上,鎮湖繡品街通過了全國特色商業街專家評審,成功晉級“國家隊”。中國步行商業街工作委員會主任韓健徽連用三個“繡出了”表達了對鎮湖繡品街的肯定。
隨著人們精神文化需求的增強和審美情趣的提高,充滿文化藝術氣息的刺繡走進千家萬戶。而同時,面對通貨膨脹,刺繡的投資理財價值也得到不斷發掘,逐漸從單純的裝飾品演化成藝術和財富共同的象徵,導致國內“刺繡熱”經久不衰,各類繡品紛紛出擊搶占市場,特別是四大名繡之間競爭日趨激烈,讓人費解的是無論是作為裝飾還是投資,蘇繡始終是市場上當之無愧的寵兒,身價日益看漲,牢牢占據著中國刺繡的龍頭地位,並成為中國刺繡走向世界的名片。
目前正展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富春山居圖〉是元代四大畫家之一黃公望(1269-1354)晚年的精心傑作,也是中國繪畫史上曠世名蹟。於此同時由蘇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黃浦區文化局、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蘇州姚建萍刺繡藝術館主辦的全國文聯委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蘇繡)代表性傳承人姚建萍領銜創作的大型蘇繡作品《富春山居圖》合璧卷首發式暨姚建萍刺繡藝術展將在上海美術館舉行。
飛針走線,絲絲入畫,中國的“四大名繡”—蘇繡、粵繡、湘繡、蜀繡,早在明清時期已蜚聲中外,至今仍代表著我國刺繡藝術的最高水準,備受收藏投資人士追捧。據記者瞭解,10年前,粵繡在國內拍賣場上獨領風騷,而近兩年,最新拍場成交紀錄卻顯示,蘇繡長驅直入,奪走了粵繡的一哥寶座。
蘇繡和湖南湘繡、廣東粵繡、四川蜀繡,並稱為中國「四大名繡」,自古就是一門女孩從小學習的閨中絕技,但是蘇州有個董事長,卻有刺繡手藝,繡了八年,繡出達文西的「蒙娜利莎的微笑」,曾經在北京拍賣會場喊到550萬人民幣,現在成了鎮店之寶。 這是蒙娜麗莎微笑的油畫,把蒙娜麗莎放進蘇繡,是他,蘇州沈德龍,花了八年完成這幅蒙娜麗莎蘇繡絕品,沈德龍靠的是自己一雙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