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繡版權與現況
鎮湖擁有8000繡娘,還有從事刺繡配套服務者3000多人。刺繡已作為鎮湖致富百姓的支柱產業,2013年銷售產值近13億元。然而,隨著鎮湖刺繡文化產業的發展,刺繡遇到的版權糾紛日益增多。
一些鎮湖繡娘因為使用沒有版權許可的圖案作為底稿來製作刺繡作品,在繡品進行銷售和對外展示評比的過程中,被他人以侵權訴之法庭。使得不少繡娘有好作品卻不敢對外展示。
作品趨於雷同,直接影響了蘇繡的展示、交流、銷售,使得蘇繡的創造能力受到損害,成為蘇繡產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
蘇繡版權綜合服務平台
為此,兩年前鎮湖建設起了蘇繡版權綜合服務平台項目。該平台分為三個部分,
- 一是建立已過保護期美術作品的數據庫,以便繡娘無償使用。
- 二是建立美術作品許可使用平台,使繡娘能夠在符合《著作權法》規定的情況下,通過合同約定,獲得許可使用他人的作品。
- 三是組織美術、攝影作品作者與繡娘的雙向交流平台。
版權許可協議
同時,積極與書畫家、攝影家、美院教授聯繫,簽訂了版權許可協議,並將這些作品加入數據庫供會員使用。2013年,又先後邀請了多位蘇州工藝美院的教授來鎮湖對廣大繡娘進行攝影培訓、繪畫培訓、美術鑑賞培訓等,不斷提升繡娘的創作能力和昇華審美能力。
【畫作欣賞】
T
he Aarvesters Laszlo Pataky von SOSPATAK
收稼者 帕塔基˙凡˙隡斯帕塔 原作收藏於奇美博物館 (本繡畫由圓喜藝術中心收藏)
原作,帕塔基˙凡˙隡斯帕塔以風俗畫著稱,他筆下的場景都充滿著活力。此作「收稼者」完成於1890年,與同時期的巴比松畫家一樣,同樣喜愛繪製戶外景色。並取材於鄉間農家收成的情景,如巴比松畫派的著名畫家杜普荷一樣,他將畫中忙碌的農人至於前景中,令觀賞者對於畫中辛勤工作的人物興起一股尊敬之意。繪畫記巧採用當時流的印象派筆觸,尤其是田中麥草的表現上。
同屬於巴比松畫派的畫家,米勒,乃為最多人知曉,其作品「拾穗」亦與「收稼者」有著明顯的農村風格,巴比松為法國一處較偏遠的小鎮,許多19世紀畫家因局勢動亂,而尋覓一處能啟發靈魂的處所,於是,巴比松這個小鎮,因其純樸儉實,勤奮生活的農村而湧現出崇尚自然與勞動的「巴比松七星」(柯洛、特羅雍、米勒、杜普雷、盧梭、多比尼、迪亞茲)。
蘇繡,位在世界的東方,其悠久的歷史技藝,因朝代更跌、世界藝術的融合,意欲表達中國之藝亦能融合西方之畫。東方蘇繡與西方巴比松畫派,皆為時代之藝術朝流,在蘇繡針下的「收稼者」,以蠶絲線交錯產生的光澤,創造出光影折射的立體感,為隡斯帕塔的畫作,增添朝氣與活力,絲毫不遜色,在陽光下的稻穗,呈現出金黃色的豐收喜悅,由絲線的反光,就如同稻穗與陽光的相呼應,畫中不見太陽,卻可明顯感受到他的溫暖,這便是蘇繡亂針繡超凡的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