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芳 《金核子對撞科學圖像》
該展展示了張美芳通過對繡線和底布進行工藝革新,用刺繡生動再現出李政道博士所描繪的《金核子對撞科學圖像》。她還創造性運用傳統針法對吳冠中先生的彩墨畫、常沙娜設計的《敦煌藻井》、藏族唐卡、古代書畫等進行了第二次藝術創作。一組藝術效果神奇的《萬花筒》刺繡作品同樣吸引了很多觀眾的注意力。這些具有時代新風的刺繡藝術品全面地反映了張美芳對於蘇繡傳統針法的全面繼承,更難得的是她在刺繡藝術上極富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此,她曾榮獲第二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薪傳獎。
《中國當代刺繡藝術創新研討會》同日在中國北京舉辦。與會專家學者和刺繡藝術大師從各自立場總結了當前中國刺繡藝術的發展狀況,較一致認為當前刺繡處於比較繁榮的局面,全國各地的地方繡種大多數都復興了,新作、佳作不斷湧現,尤其是蘇繡、湘繡、蜀繡、汴繡等大的繡種人才濟濟,從業人員已形成規模。但仍存在不少問題:
由於當前各繡種之間交流頻繁,加上受眼前利益的誘惑,一些小繡種在學習蘇繡、湘繡時還停留在模仿階段,在針法和圖像上都與大繡種趨同化,如此削弱了這些地方工藝的特色,也損害了文化多樣性,使得全國刺繡領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形勢嚴峻。
因此,要保證非遺的活力必須發揮傳承人與生俱來的創造力,但刺繡藝術的創新不能改頭換面,原有的工藝特點和文化基因不能拋棄。
張美芳 《花紅柳綠》(蘇繡雙面繡)